查看原文
其他

方向大变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熊园、朱慧 熊园观察 2024-01-07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朱慧

事件: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举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核心观点:这是“推迟”的会议,也应是级别最高的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总体看,中央对金融很重视,对当前金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也比较担心,未来将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首提)、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关键词应可概括为“政治性、人民性、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监管、防风险”;短期金融工作应会聚焦“稳地产、地方化债、活跃资本市场”,年内“一揽子化债方案”有望出台、也很可能再降准降息。
1、时点看,本次属于“推迟”召开(此前5次均是换届当年),并首次改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政治局常委也全部出席(此前5次仅2002年如此),可谓是级别最高的一次。
2、对比看,本次有新要求、新部署,比如:未提“房住不炒”;首提“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化债要‘两个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等。
3、具体看,本次有6大关注点:
>肯定了过去五年金融工作,也指出当前“金融领域有的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
>对金融工作的政治站位有更高要求,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明确了未来几年金融工作的五大任务: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首提)、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
>更为突出金融高质量发展,并明确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
>“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是未来工作重点,首提防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对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市场等三大风险有新要求,短期紧盯“一揽子化债方案”具体部署。
>对金融机构有更为清晰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等。

正文如下:

1、时点看,本次属于“推迟”召开,并首次改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可谓是级别最高的一次。时点上,此前我国共开了5次,分别是19972002200720122017年,均是在5年一次的换届当年,本次为第6次、“推迟”至了换届次年。级别上,本次会议政治局常委均出席(此前5次仅有2002年如此),名称上也将此前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改为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并要求“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

2、对比看,本次会议大体延续近几年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各项部署,尤其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7.24政治局会议、10.21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国务院关于金融情况工作的报告》,但也有新要求、新部署,尤其是不少首提,比如: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文章;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防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化债要“两个建立”(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此外,本次会议未提“房住不炒”等。

3、具体看,本次会议有6大关注点:

1)肯定了过去五年金融工作,也指出当前“金融领域有的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

会议指出“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也对应给出了对策。

2)对金融工作的政治站位有更高要求,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会议指出,“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其中,“政治性、人民性”的提法近一两年已多次出现在各类金融会议中,比如央行在2022年年中工作会议上就做出了“深刻认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2022年9月也在《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践行政治性、人民性,提升专业性,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对其含义及方向做了进一步阐释。

3)明确了未来几年金融工作的五大任务: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首提)、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

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明确了几大任务的各自定位,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

4)更为突出金融高质量发展,并明确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

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此前多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具体看,“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

5)“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是未来工作重点,首提防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对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市场等三大风险有新要求,短期紧盯“一揽子化债方案”具体部署。

>监管方面,总体表述更为严格,也是此前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金融机构改革的主方向,要求“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此前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仅强调“功能监管、行为监管”。

>地方债务方面,首提“两个建立”(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是指后续更多从债务管理和化解机制入手,继续改革地方税制、完善地方主体税种、扩充地方收入应也是应有之义,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可能只是“以时间换空间”;此外,“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预示后续可能会增加中央债务比重。短期看,可紧盯“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具体部署。

>房地产方面,未提“房住不炒”,延续要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也沿用了10.21《国务院关于金融情况工作的报告》所提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快‘三大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注意的是,本次会议首提“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我们预计,针对风险较高或重要性较强的头部房企,后续有可能开启“一对一”监管,并可能更为侧重房企的资金流监管,谨防出现此前预售资金被挪用问题。

>金融市场风险方面,要求“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新增“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延续要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对金融机构有更为清晰的定位,其中: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等超预期变化。

相关文章:

[1]政策半月观-政策想象空间已打开2023-10-15

[2]“意外”增发1万亿国债,怎么看、怎么办?2023-10-25

[3]四季度财政的3大关注点—兼评9月财政数据2023-10-24

[4]逻辑有变化—逐句解读7.24政治局会议2023-07-24

[5]这次不一样—对本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理解2023-03-17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3年11月1日发布的报告《方向大变化—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朱慧        S0680523090002          zhuhui3@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